網頁

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紀念,一位值得被紀念的台灣音樂家!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蹉跎間,又能拾回什麼?

整個台灣社會還處在農曆新年的喜氣間,
一些紛紛擾擾的慈濟建案,台北住屋的一些柯P話題。
在這樣的氛圍中,一位台灣著名的作曲家,
蕭泰然老師在美國悄然離世。

他雖然旅美,但因著對台灣的濃郁鄉愁,
譜出了一篇篇的美麗樂章。他最為著名的不只有基督教的宗教歌曲,
他所譜出的一首首能用台語歌唱的合唱曲,
對於土生土長的台灣小孩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前一陣子,回老家過農曆新年,把塵封已久的鋼琴打開來彈奏。
因為是特別喜歡的一首歌「耶穌召我來行天路」,
而反覆地彈奏了好多遍。不只是單純喜愛而已,
更因為它的雋永與包容力。這首歌蘊含了濃濃的古典韻味,
反覆吟唱能帶給人沉穩安定的力量。
在這個求新求快的現代社會中,
他的曲子總讓人願意駐足細細品味。

作曲家比起器樂家或歌唱家來說,
扮演著更令人尊敬的角色。當時彈奏這首曲子的我,
只是一個高中生而已。他對我而言,是素未謀面。
但,他的作品卻啟發了一個台灣小孩對於音樂的感受力與表達力。

學習階段就接觸到蕭老師的作品,
除了「耶穌召我來行天路」,還有「主禱文」、
「主啊!我願意」、「至好朋友就是耶穌」。
他的作品使得教會音樂除了聖詩之外,
還仍能有高質量的現代創作吟唱。
聖詩版的「至好朋友就是耶穌」因為是慰歌,
而經常只能在喪禮時歌唱。
後來,因為有了蕭老師版本的「至好朋友就是耶穌」,
大家在平時也就能時時歌唱這首曲子。
他在台灣長老教會由嚴肅轉為親和的潮流中,
大膽地使用極為肅穆的慢節奏譜出了主禱文的曲調,
我想他是想在傳統與改變之間,提醒人們吟唱主禱文時應有的敬虔。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
我的存在,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會如何影響著另一個地方的人們?
當年,我也只是一個還在求學的小娃兒,竟也能感受,也能體會。
我倆雖素未謀面,但謝謝您,
用音樂提醒著我:別蹉跎,成為光,成為鹽,如同您一樣。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麵粉的風情萬種

相同的食材,經過不同的工序和烹調,
竟成為不同的食物,種類與樣式不計其數。
人們常吃的主食類,就有麵條、饅頭、包子皮。
餅皮類則有水餃皮、Pizza皮、蛋餅皮、蔥油餅、
烙餅、北京烤鴨餅皮、餛飩皮、蘿蔔絲餅、韓式煎餅。
像是糕點類,常見的有麵包、吐司、塔、綠豆椪、
月餅皮、蛋糕、鳳梨酥、餅乾等。
這些已成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
而麵粉正是其中的最主要成分。

從麵粉揉製開始,工序就有著些許的差異,
而這些許差異將使成品有著大大的不同。
有些是以冷水和著麵糰,有些以熱溫水燙麵糰。
有些需要發酵,有些是不用發酵的。
光是發酵的方式,還有分乾酵母、濕酵母,
以及老麵發酵等作法。糖分與奶油的結合比例,
影響著麵團的Q度與香氣。熟成時可以用蒸籠或是烤箱處理,
也可以煎煮或是油炸,
這些都深刻地影響著食材本身是香脆、軟嫩、或者是酥硬。

麵粉本身是相當便宜的食材,
幾十元台幣就可以有一大包的份量。
也就是說:用著不到幾元的麵粉就可解決掉好幾餐。
在麵團內加入菠菜泥,就變成綠色的麵條。
加入牛奶,就是牛奶麵包土司。這自製麵團的喜悅,
對於懂得麵粉奧秘的人來說可說是一大享受!
也許是現代社會工業化地太過快速,
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剝奪掉人們享受食材製成的喜悅。
技能的專業化,像是一位廚師或糕點師傅的養成,
甚至是麵包機,也就幾乎取代掉一般人碰觸到麵粉的機會了。

一樣食材,萬種風貌,可謂「麵粉的風情萬種」!
一方面讚嘆著人類的智慧結晶,
另一方面只能說心中感動,暖暖流竄。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Dragonfly

Dragonfly, dragonfly!
Where you come and where to fly. 
Brings delight and takes the sigh.
No one knows, and no one lies.

Give me a chance for a smile, 
grabbing the moment of  your mind.
May you rest here and show me a sky.
That can breath and see a sight.

Tell me a way to go through there,  
how to be brave and fly toward,
leave a trace and weave a hope. 

Dragonfly, dragonfly!
Where you come and where to fly. 
If wind doesn't hurry the wings' sound,
please......remember the next visit,  
favorably a sorrow should turn to smile.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如題

如夢初醒,驚慌著流逝的是追不回來的!

能說是不珍惜嗎?
能說是憤世嫉俗嗎?
能說是自怨自艾嗎?
其實是一種自我懲罰吧!

倘若一切都將歸於空虛,日光之下無新事,這人生一遭又該是如何呢?

關起來的窗,怎能看到夕陽西下,倦鳥歸巢的美景呢?
不出去晃晃,又如何能懂得徐徐微風在耳邊的輕聲呢喃呢?
人群雖潮起潮落,但總會有一兩人值得駐足留戀。
就算是一兩句的大聲咆嘯,也代表了曾經存在的痕跡。

只是,它悄悄走了,留下一抹香氣,一點尊嚴,令人不敢追隨而去。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逆境中的堅持

我是不看運動賽事的!舉凡四年一次的足球奧運、NBA籃球賽、
MLB棒球賽,總是冷眼看著坐在交誼廳電視機前的人影堆兒,
嘴裡嘟噥著低頭走過人群,想破頭都不知道他們的熱情是打那兒來的。
就這樣,運動賽事是與我無關的事。

最近,不經意發現博斯台(振聲第222台頻道)轉播的羽球賽事,
倒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個寒假已經轉播了馬來西亞黃金賽、
法國聯賽、丹麥聯賽的羽球賽事,囊括:男單、男雙、女單、
女雙與混雙等比賽。國際賽的選手水準果然不一樣,
再加上具備足夠專業素養的主播與球評,確實能把球賽轉播地不錯。

一場法國聯賽,男單的冠亞軍賽,代表中華台北的周天成,
在逆境中拿下冠軍。這是一場逆轉勝的比賽,更是一場孤軍奮戰的戰鬥,
長達七十多分鐘。一般國際賽中,教練中場休息的指點,
對於選手而言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教練之重要在於穩住軍心,
指導選手突破僵局,戰略施展,羽球落點與吊球動線等。
但是,對於周來說,一場重要的冠亞軍賽,卻沒有教練在身邊。

第一場,有點慘敗的比數10:21,讓人以為大概就只能這樣了吧!
但是,第二場,經歷了15次的平手,最後以25:23的比數,
贏得了第二場比賽。一場21分就可以結束了的比賽,
他們居然打了15次的平手,勢均力敵中的壓力可見一斑。
第二場後半,周打順了,肢體的伸展以及柔軟度明顯比對手王睜茗(
代表中國大陸)還要能夠施展開來。第三局,終於以21:19苦戰,贏得了比賽。

一方面,當然是有些許的國家種族情結,
周天成的勝利是讓人熱血沸騰。但更令人敬佩地,是他在逆境中的堅持,
即便是孤軍奮戰,也要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精神。
這份精神鼓舞了現場觀賽的民眾為其喝采,也融化了我對於運動賽事冷淡。

一位值得認識的台灣羽球選手!

法國公開賽的報導1

法國公開賽的報導2

周天成的Wiki



書法作品略述

重新提筆寫毛筆字後,不禁想知道當代書法家的字長得如何?
畢竟讀碑文和讀帖文,還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碑文是拓碑而來,所以是看不出筆墨的濃淡變化。

網路上除了有著不勝枚舉的書法比賽之外,
古代與當代書法家的展覽應算是藝文界的一項大事。
由書法家們組成的學會,也應是相當重要的名家聚會。
那些足以有自己的網頁而且能上傳自己筆墨的書法老師們,
通常已有無數的獲獎與榮譽。
因此,這些便是值得反覆觀賞的作品。
不想像唐太宗一樣,廣蒐王羲之的筆墨卻私藏墨寶。
在此做一簡單地集結動作,供書法愛好者、業餘者可以反覆賞析。

故宮明四大家特展
故宮似乎正在做一系列展覽,這些是文徵明的作品。
他的水墨畫層次分明,濃淡中體現出雲霧繚繞的意境,
山水間的透明感和遠近感都很明確清楚地表現出來。
感覺上,他水墨畫的藝術造詣不容小覷。

台灣女書法家學會
別看他們是女書法家,毛筆字寫得還真棒!

張炳煌 (每日一字)
在Google上搜尋「書法」兩個字,
一定會蹦出來的人名,
原來是台灣電視史上有名的「每日一字」,拿著毛筆的作者。

簡銘山的書法情懷
純粹覺得他的字很好看。
簡介說他是南投深山裡出身的,
很好奇在深山裡如何找到好的書法老師。

歷代書法碑帖集成
這個網站可以搜尋到歷代碑文的電子圖檔,
連秦漢時期的漢碑都有。
不想買碑帖,又想要練字的人,
這個資料庫應該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不敢說,可以練到像他們那麼厲害,
但至少希望不只是做消耗紙張和殺時間的活動。
看到書法名家的努力,做為砥礪精進之動力!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書法之樂

書法是台灣國中小教育必備的一項學習。
那時提筆書寫毛筆字,當然只是為了交差了事,
從沒想過書法也能如此有趣,甚至令人上癮。

若要談起再次入門,實在是因為友人的推薦,
我便從褚遂良、顏真卿和王羲之的字帖中,
先選上了褚遂良的字帖進行臨摹。
就這樣一筆一畫仔細地賞析,彷彿能感受到作者當年揮筆時的心情。
下筆前為了不藏鋒,得先想好怎麼鋪出有點阿基里德式的方形形狀;
運筆時為了讓字體有先略粗,爾後細,再略粗的婀娜感覺,
手腕得穩定而且大膽;收筆時善用毛筆的彈性或者是以手指旋轉筆身,
來獲得筆毛不分岔的收尾。
一次偶然下,寫了永字八法裡的努,
那一豎像極了一把劍,
這也算是領略了一點書法之美了吧!

那天坐下來,慢慢寫,倒也殺去不少時間。
安安靜靜的,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優美字構。
既像是在畫畫,又像是在跟作者交流。寫壞了的字,
會想要把她寫得更好看。寫到了喜歡的字,會想要多寫幾次。
不確定怎麼下筆才像的筆劃,總會想要先在旁邊練個幾次。
寫到特別安靜時,還會聽到毛筆在毛邊紙上遊走的聲音。
其實,寫書法只是興趣,從沒想過要比賽或是寫春聯。
就像是其他一切想要學習的事物一樣,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想要克服再克服的心情,就只是這樣而已。
光是這樣,就能讓人忘卻時間,樂在其中。

曾幾何時,汲汲營營地在社會中打滾後,
學習也被賦予了其他意義了。
像是成功的人生、同儕的較勁、學位的授予,
或者是某種獎盃或是得獎事蹟等,這些反而成為目標了。
只為了成果而努力並非過錯,但失去更為可貴的學習的樂趣,
想要持久地堅持地學習,就會難上加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