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羽球的世界,純粹是一場美麗的意外。
我的運動專長是游泳,游泳是一種挑戰自我的運動,
在游泳的世界裡,彷彿只有自己而已。一邊估量著自己的體力與體重,
一步一腳印地讓體能上升,體重下降。這個過程,
讓我的心肺功能增加,也讓體態越來越接近理想狀態。
實際上,這個過程是無趣而無聊的,需要充分的耐心與毅力,
才能完成達成目標,然後突破目標。滿滿快一小時的長泳時間裡,
沒有人跟你對話,只有兩旁或前後的長泳同伴相陪。
但羽球就大為不同了,它是一項需要密切人際互動的運動。
一般來說,單打是一項非常累的比賽模式,
因此平時我們通常都是以雙打的方式來進行練習。
就雙打的情況來說,與隊友之間的配搭便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
以混雙來說,前後陣型與左右陣型是最常使用的兩種攻防方式。
前後陣型一般是攻擊型的打法,而左右陣型則是防守型的打法。
在攻防之間,考驗著自己與隊友之間的默契與節奏,
在來回的送球過程中,透過破壞對手的節奏,
並尋求最佳致勝時機來獲得分數。
小白球(羽球),是一種極輕的球,靠著羽毛在空中輕盈飛翔。
那有點重量的白球頭部,讓球兒在掉落瞬間有固定速度方向,
而球拍也就得以估計出瞬擊球身的擊球點。
為了讓球飛得高、飛得遠,需憑藉著身體的柔軟度與協調性。
從拉拍,瞬擊,到收拍的整個過程,透過全身肌肉的協調性,
讓球拍加速瞬擊並觸碰小白球。
所以說,瞬擊才是小白球與我的互動瞬間,而那一瞬間,
決定了小白球將前往何處。至於拉拍與收拍過程,
通常並不費力,那只是為了完成完美瞬擊的前後橋段而已。
經常站在前排的我,有個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幫後排製造第二拍的殺球機會。
一個出其不意的吊球(或小球)通常可以讓對方產生失誤,
致使球點飄高,那就是我們的第二拍殺球機會了。
可是,若是一個在對方預判之內的小球,
卻通常是讓自己產生失誤的小小敗筆。
如果說,我可以預判對方的正確預判,
那我又該如何讓自己在整場比賽中,
取得主動的攻擊優勢呢?這是我目前所深思的。
觀賞羽球運動賽事,已經成為我精進技巧的方式之一,
尤其是聆聽專業球評的解說,
更大幅提高我對羽球賽事的喜好與熱愛。
只是近來博斯運動台一直並未轉播世界賽事,
我只好悻悻然地改從其他地方獲得相關知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