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艾瑪華森而乖乖坐在電視機前看完美女與野獸,
純粹是為了確認演完哈利波特,不演妙麗的艾瑪並沒有形象崩壞。
看完後,我和朋友聊著關於卡通動畫在這幾年間的,
或許稱為世代變化也不為過的一個小小想法。
早些年,迪士尼動畫轟動一時,那時候主打夢幻式的童話故事,
多半並不真實,脫離現實,充滿魔法,幻想的劇情,
舉凡灰姑娘、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睡美人等,
都是當年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卡通動畫。
大概在西元2000年前後之間,卡通動畫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動,
突然間,人們不再喜愛看這種幻想式的童話,這類卡通就這樣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超人特攻隊、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史瑞克、海底總動員、
馴龍高手、天外奇蹟、神偷奶爸、料理鼠王、瓦力等故事。
這些故事,多少有些反映時事,其中包括在忙碌現代社會下的祖孫情,例如:天外奇蹟;
有點像是年輕人尋找自我價值的故事,例如馴龍高手、料理鼠王;
忙碌社會中,孩子與玩具的情誼(玩具總動員),孩子與奶爸的感情(神偷奶爸),老爸如何放手讓小孩自由發展(海底總動員)的故事等等。
這其實都訴說著關於現代社會的人際疏離與破碎下,
如何重組編造出有趣的、尋找自我認同價值的冒險故事。
聊著聊著,我們還聊到美國鼠譚,其實是講述當年美國移民潮的事,
而且那部找家人的感人故事,其實是將移民者視之如老鼠。
卡通動畫這種給兒童看的作品,不經意地灌輸一些未被審視的價值觀給孩子了。
我們對於這樣的變遷,討論著它的形成原因,
可能是世界的改變,造就了卡通動畫的變化,
也可能是兩者共同改變著,彼此牽制影響著,
最後才做出能讓觀眾得以共鳴的作品。
對於美女與野獸翻拍成真人版,
題材上誠如上述所討論的,
這種童話故事般的劇情已經不太能夠吸引像我這樣的觀眾,
但這部電影仍有些許部分有其過人之處,
尤其是能以真人方式將魔幻人物表現出來,
像是:燭台、時鐘、茶壺、衣櫥等,
這些技術能如此華麗表現,
在視覺享受上絕對是可圈可點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