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隱於書後

一部講述19世紀時期的英國偏僻鄉村,
三姊妹如何在物資困乏的環境下,
寫出著名小說,芳名流傳於世的傳記式電影。
其中最為耳熟能詳的小說有:簡愛、咆嘯山莊、教授等。

電影瀰漫一股壓抑的情感,
鏡頭不斷帶到簡陋不堪的桌椅,
斑駁的牆面與髒髒舊舊的殘破角落。
屋子的外觀,讓人一眼認出,是貧窮人家的房子。
街道算是乾淨,但是也看得出是個鄉下小地方。

三姊妹都有著過人的文字使用能力,
寫詩、寫小說,是他們平時就會做的事。
從他們詩詞的字句,看出他們在道德與聖潔上的掙扎,
用著充滿張力又極富情感的字句,
體現她們在思想上的深度與情感的激盪。

在那個時代底下,女子不被鼓勵在社會上走動,才華也是被刻意隱藏。
所以三姊妹在電影一開始,就以一項極大的爭執作為核心,在整部影片中反覆地述說著。
那爭執點是大姊主張將她們的作品公諸於世,並且以此謀生,但只要使用的是男性的名字即可。二姊極力反對,小妹妹同意大姊的意思。大姊與二姊兩人為此爭吵,吵得不可開交,吵的翻天覆地。你可從演員的憤怒表現,看出在當時,女性的才華若被公開,將會飽受嚴苛褻瀆,譏笑,的那份恐懼感。

這個隱匿女性身分的問題,最後被迫公開的原因在於,
簡愛這本小說實在是太受歡迎,不斷再版,再版又再版,
這部小說有名到甚至有人冒充作者,
在出版界公開說自己是簡愛的作者,進而發表言論。
大姊認為這極為不妥,而且十分生氣,最後甘冒公開身分後可能遭致譏諷的風險,
與二姊搭上火車,一路前往倫敦,找到出版商,表明清楚自己的身分。

兩姊妹親身到書店找到出版商,就那一橋段,也是整部影片最具張力的一段。
一開始,書店員工不願意讓他們見老闆,甚至不斷打發他們離去,
但大姊堅持他們搭了十幾二十個小時的火車,只為了跟老闆說上幾分鐘的話。
終於,能處理事情的老闆出現,跟兩位姊妹會面。

大姊直接表明我就是簡愛的作者,
那位老闆還給不清楚狀況,以為是哪個無知的粉絲鬧事,
大姊那敏感的應答,有關於社會對女性的壓抑,
批判性的言論,讓老闆快速反應過來,
馬上予以最高榮譽的對待,
態度瞬間轉為粉絲對明星的那種崇拜。

即便倫敦整個瘋迷於簡愛這部作品,
但對作者來說,並沒有沉溺或享受到這股氛圍,
他們很快回到家,處理弟弟的問題。

整部影片一直有一股壓抑的情感,
關於家中唯一男性,他們唯一的弟弟的自我放逐,酒精中毒,最後抑鬱而終。
三姊妹在貧困社會下的掙扎與生存,在極為嚴苛條件下所綻放的光芒,
在那股批判風潮下,仍以女性之姿在才華上嶄露風采。

片尾以三顆閃耀的太陽,比喻三位姊妹在文壇上的光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