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字。得其樂



去年年初許下願望,要好好練書法,怎知過個農曆年回來,
得做的事情一多,便不得不把筆墨紙硯收了起來。
下次拿出字帖,已是一年後了。

本來有點羞於把自己的墨寶拿出來見人,但想到上次扔掉的墨寶中,
因為忘記幫朋友寫好的王羲之字帖留個紀念,便覺可惜。
想說給自己一個作業功課之類的,以後常常來部落格繳交作業,
久了有個記錄,看看自己的進步,似乎也不錯。

漫談褚遂良的倪寬贊碑
這本倪寬贊碑的字,比較適合硬毫(註1)的毛筆來寫,
我還在初學,沒那麼多毛筆給我換著寫,
所以字看起來,就沒像褚遂良的字那麼有稜有角。


這是用3x4的九宮格來寫,對我這個初學者來說,
字體範圍有點大,所以每個字看起來會沒有一體成型的感覺。
比較像是一筆一劃,而不是一個字。

下筆前的讀帖是一件很重要的想像訓練
想像等等要寫的字,如何提筆、運筆、收筆,
將力道注入筆尖,整個字的所有筆順在腦海中完全排練完,
一氣呵成寫完,才能真正把「字」寫好,而非「筆劃」寫好。

其實,倪寬贊碑的字,有個性多了,不像我寫的這麼呆。
可能是因為國中小的書法作業都是寫顏真卿的字帖吧!

褚遂良的「勒勢」,也就是俗稱的「橫」非常優美喔。
它不是呆呆的從頭到尾都一樣的粗細,它會一開始粗,然後有點細,然後再粗。
很像女孩兒的小蠻腰,那種婀娜多姿的感覺。



像是「則」字右偏旁的「刀」這個部首,這也是褚遂良的一個特色。
這個筆劃叫做「趯勢」,也就是一豎之後略鉤。
它那一豎,因為是硬毫而能帶出字的力道,尤其是最後那一勾,形狀輕巧,
不拖泥帶水,與「豎」之間形成有點直角的形狀,作為收筆,堪稱一絕。








這個「時」字,是褚遂良的特色,要寫出鏗鏘有力具有勁道的筆劃,
就一定要用硬毫的毛筆了。我用的是軟毫毛筆,也只能學個三分樣。























這幾個字不小心把它寫的有點像顏真卿了。



其實,還蠻喜歡褚遂良的倪寬贊碑的,
實在是沒有硬毫筆,寫得有點挫折感。
後來我就改寫一陣子的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
但,實在不太喜歡它字體呆呆的樣子,
最近又換回褚遂良的孟法師碑。

寫書法是要興趣的,告訴自己,今天哪裡進步了,
哪裡有待加強,就能從中找到樂趣,
然後再接再勵!


註1:硬毫是指狼毛、兔毛、狸毛、鼠毛、馬鬃、牛耳毛等(張炳煌, 民72)

參考文獻
張炳煌(民72)。中國書法。台北:華視出版社。
褚遂良書倪寬贊碑。世一書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