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小地瓜



今年年初時候,這樣一袋小地瓜,只要29元,
就開心的買了一袋,回家做地瓜泥(餡),地瓜粥、地瓜芋圓。

這地瓜可事先削皮,切塊,冷凍起來,要煮粥的時候,丟幾塊地瓜塊下去,
跟粥一起熬煮,早上起床,就可以喝到暖暖的地瓜粥。

因為這小地瓜分量實在有點多,
我就事先做ㄧ些地瓜泥(餡),冷凍起來,想做麵包時,
就把餡兒包進麵包裡頭做地瓜麵包。

我朋友說,想吃西米露,
我就做ㄧ些地瓜芋圓、芋頭芋圓起來
放在甜點裡頭。

地瓜對身體很好,可以潤腸通便,是講究養身的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好食材。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鮪魚洋蔥麵包



每年颱風夜晚,總容易過得心驚膽顫,無法睡得安穩。
不是停電,就是擔心風挾帶的雨灌進家裡。

昨夜停電後,躲在家裡,看著窗外發呆,突然看到一棟大樓,背後一陣黃橙橙的火光,
碰的一聲,整棟大樓都停電了,所幸沒有傳出太大災情。

今日雨過天晴,但心情仍無法放鬆,收拾了一下家裡,心中默默為台灣祈禱。

老麵麵糰

老麵麵糰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戚風蛋糕 - 蔓越莓薏仁



戚風蛋糕作起來一點都不難,
唯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的材料混合與攪拌必須均勻,
否則容易有氣孔大小不一,或者是局部濕潤,局部乾燥的問題。

這次在蛋糕裡頭加入蔓越莓果乾,
每口酸酸甜甜的,細細咀嚼,可以品嘗到微微的蔓越莓的味道。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義式香料玄米油夾肉鬆麵包



麵包裡頭,隨便夾個肉鬆,就超好吃的。
早餐隨手拿著吃,也會因為有夾餡,也會覺得有分量,吃的飽。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南瓜麵包 (湯種法)



上次朋友送的南瓜,量頗多的,這次拿來做湯種南瓜麵包。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南瓜戚風



戚風蛋糕其實很容易製作,
只要掌握好每份食材都充分攪拌均勻,
成功率是很高的。

當有辦法完成第一份戚風之後,
就可以開始變化花樣。
加入南瓜,變南瓜戚風。
加入紅茶,變紅茶戚風。
是很容易有成就感的一款甜點。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紅藜鄉村麵包



這麵包烤好時,有著酥硬的表皮,濕軟的麵心,
咀嚼中還帶有紅藜特有的香氣。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蔥燒烤餅




我一位朋友很喜歡這款烤餅,鹹香又不失口感,適合喜歡吃鹹口味的人吃。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焗烤鮪魚青蔥麵包 (低溫冷藏發酵法 - 酵種)



鹹類的麵包設計起來有的時候比起甜類的麵包還要不容易,
可以變化的種類比較少ㄧ些。
這是一款給愛吃鹹口味的朋友設計的麵包,
不再使用肉鬆,而是使用鮪魚罐頭為材料,
拌些青蔥、雞蛋、調味一下,就挺好吃的了。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南瓜麵包 (低溫冷藏發酵法- 酵種)



這是我試做的第一款使用酵種發酵的麵包,
因為懶得等發酵,就丟到冰箱去,使用低溫冷藏發酵的方式進行發酵。

低溫冷藏發酵法因為發酵的溫度低、時間長,
因此發酵好的麵糰氣孔小而且觸感綿密。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酵種 (starter) (又稱:酵頭)



有人稱這為酵種(starter)、酵頭、預種,這個製作酵頭的過程便稱為起種。
從英文名字starter也許更能了解他的意義,
是指「事先取小部分麵糰做發酵,爾後加入主麵糰的麵糰,稱之」。

曾看到有人想區分這些名字的意義,
但各家說法不一,我也就不再去細究下去。

這預先使用酵母液養起來的酵種,加一點到主麵糰裡頭,
不但可以增添麵包的風味,也可以使麵包更為濕潤,麵心更軟。
ㄧ些很厲害的麵包師傅,也會有各自的秘訣,來養這個酵種。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吳寶春師傅的文章,他說吳師傅曾經為了找到最好的溼度與溫度,
試過好幾種不同的環境來養酵種,甚至使用過浴室那種溫溫濕濕的環境來養酵種。

尤其是做法國麵包、拖鞋麵包的師傅,他們更會講究酵種的配方,發酵時的溫度控制,
來追求麵包斷面秀有漂亮的氣孔,Q彈的口感,咀嚼後的香氣。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椰棗酵母液



這酵母液是為了做麵包而養的天然酵母,
看這氣泡如滿天星斗,
仿佛可以想像她悠遊於麵包裡頭,
撐出氣孔的樣子了。

這天然酵母液做好後,可以加入麵糰裡,
有幫助麵糰發酵的功效,也可以增添香氣。
我發現她也可以增加麵糰的延展性。
無疑是麵包烘培愛好者,ㄧ定會想躍躍欲試的一種發酵方式。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栗子南瓜與南瓜造型麵包



這栗子南瓜是好友贈送的,
據說他們是一口氣買了許多,然後進行分送,
剛好受惠,而拿到了兩棵漂亮到不行的南瓜。

據說,這栗子南瓜是幾年前台灣從日本引進,
台灣農民很厲害,引進後很快地種植成功,現在可以自產自銷了。

栗子南瓜,顧民思義,吃起來還真有點像栗子,
甜甜的,口感也非常綿密。